2020新年的开始,一场始料未及的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随着各地“复工潮”的陆续展开,国民的生活终于有望慢慢回归正轨,疫情后不少行业将迎来了反弹式爆发增长。
那么聚焦在零售药店,整体行业发展情况如何?消费者购药行为有何变化?中康CMH瓴西消费者洞察系统为您带来最新洞察。随着国内疫情好转,4月份药店客流逐渐回暖,零售药店单月店均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下滑幅度开始减小,6月份同比增长6.4%。今年2月份开始,受客流和部分限制品类停售影响,单月店均订单量同比增长率下滑严重,在疫情高峰期下滑13.8%。随着疫情逐渐好转,6月开始单月店均订单量稳步回升至同期水平。疫情期间,药品在零售药店的销售额占比持续下滑,5月份出现回升。而医疗器械(如口罩)、消毒用品(如酒精)等抗疫产品得到爆发式增长,其中医疗器械销售额占比在3月份达到上半年峰值14.3%,相比去年12月提升近10个点,消毒用品销售额占比在2月份达到上半年峰值3.9%,相比去年12月提升近3个点。
在疫情前期,疫情相关品类1月份购药人群出现短暂小高峰。2月2日起,由于部分地区相继出台暂停销售感冒、止咳、退热类药品政策,使得疫情相关品类购药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注1:品类渗透率=指定品类购药会员数/全品类购药会员数 反映某时段品类购药的人数多寡在2020年上半年销售额占比TOP15品类中,疫情相关品类(止咳、感冒、咽喉)由于受到限制政策客流下滑的双重压力,订单量占比同比下滑严重。而慢病品类(三高、心绞痛、中风偏瘫)订单量占比同比有明显增长。注2:品类订单量占比=指定品类订单量/全品类订单量 品类销售额占比=指定品类销售额/全品类销售额根据瓴西消费者洞察系统显示,2020年上半年年轻群体(17-35岁)占比减少5.43%。受疫情影响,部分原有药店消费者短期内未前往零售药店消费,或者转向互联网购药(尤其是年轻群体),导致消费者群体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注4:年轻群体:17-35岁 中年群体:36-45岁 老年群体:45岁以上群体在疫情期间,药品消费者客单价增长明显,主要依靠客品数增长驱动,说明消费者可能存在“囤货”抗疫药品的行为。医疗器械(如口罩)购买量随着疫情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疫情高峰期3月份医疗器械客单价和客品数相比去年12月份,分别增长1.2倍和2.7倍。由于全球疫情依旧严峻和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弹,6月医疗器械购买量保持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