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源医药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小图标 诚可感天 作词-王军  刘家成  作曲:徐远航  演唱-廖晶(廖导) 播放 暂停 下载 试听

华源医药网

商务要闻

铜陵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新闻通气会

来源:安徽药政君作者:未知时间:2020-12-02

11月30日上午,铜陵市卫健委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铜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情况。

铜陵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

近年来,铜陵市高度重视综合医改工作。2018年我市列入国务院及省政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彰激励市,省委书记专题调研我市医联体建设情况并予以肯定,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改革经验在国家有关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作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城市,构建具有铜陵特色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健康铜陵,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奋斗目标。陵市人民医院医联体作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的重要单位,是我市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重要任务的“主力军”,也是探索医联体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先遣队”,2020年重点在体系建设、发展模式、能力提升等方面积极推进,取得一定成效。
一、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
铜陵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主要包括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发展、创新地市级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发展模式与实践、探索紧密型省市县(区)三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三项内容。
(一)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发展
1.提出“一分两联”的总体目标。成立了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联合党委和理事会,制定了医联体章程、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实现“一分两联”的总体目标,即建立起符合铜陵实际,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新格局,向上联合省立医院建立“省市县(区)”紧密型医联体,向下联合有关二级医院构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全面走访,进行属地分组,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分级管理,即“1+4+16”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模式,包括1家三甲医院、4家二级医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
3.全科医学科开诊,组建医联体接续性服务中心。为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畅通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机制,全科医学科正式开诊,并组建医联体接续性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减免挂号费等服务。
4.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制定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遴选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及高年资护士组成专家资源库,设立专家工作室6个,专家资源库、专家工作室、高年资护士根据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下沉开展培训带教、帮扶指导工作。2019年7月-2020年6月共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进修人员44名,高年资护士定期下沉开展社区护理指导工作32次,派驻专家95人次,下沉至二级医院,主持开展了临床教学查房、操作指导300余次,开展推广适宜技术3项,学术业务讲座70余次。
5.完善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远程中心试点工作。在全市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下,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逐步实现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管理、信息与后勤同质化、一体化管理。

(二)创新地市级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发展模式与实践
1.托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营模式,由铜陵市人民医院进行经营托管,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2.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协同功能,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二级医院引入三级医院管理。实行人、财、物等统一考核管理,引入三级医院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组织构架、现代医院管理、标准化服务流程等,对医院的环境、服务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再造,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3.通过派驻执行院长、专家进驻、设立联合门诊、急救分站、科室整体对接托管等方式实现统一管理和一体化发展,实现医疗、护理、管理、服务同质化。外科团队的整体托管,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得到逐步开展,让患者享受到“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技术服务”。
4.多举措吸引人才。采用保障、激励、考核等机制的不断完善让三级医院的专家医护团队能够“沉下去”“干起来”,让基层医院能够“接天线”“增实力”。截至2020年6月,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共下派专家190余人次,开展各类管理及诊疗工作,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0%。各科室技术力量明显增强。
经过一年多时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出院人次、门急诊量、手术量等各项运行指标快速增长,出院人次6104,增长9.9%,门诊量84920人次,增长29.78%,手术台次1098,增长25.34%。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各项指标也控制较好,住院病人次均费用4345.62元,药占比23.57%,耗材比6.96%,住院病人三费比68.40%。
(三)探索省市县(区)三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1.上联中科大附一院,挂牌“安徽省立医院铜陵分院”,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依托中科大附一院优质品牌和资源,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皖中南区域医疗中心,在省市县(区)三级紧密型医联体内部形成以中科大一附院为核心、铜陵市人民医院为枢纽,向上紧密联系、向下有力辐射的纵向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2020年,中科大附一院依据医联体框架协议选派专家任重点帮扶学科名誉主任或“第一主任”等形式实行“导师制”、“点对点”的精准帮扶,定期开展坐诊、学科带教等工作,对重点科室帮教指导手术,指导开展了听力重建技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膝关节关节镜手术等10余项新技术,学科技术、人才培养及亚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市群众输入了省内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建立联合转诊中心,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保障患者转诊过程的连续性、安全性、便捷性,在患者自愿、医保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减少了患者去外地就诊带来的生活和经济负担。
2.下联县区二级医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医联体经验。铜陵市人民医院医联体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选派专家驻点开展工作,通过技术扶持、学科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畅通预约和转诊绿色通道,构建医联体内智慧医疗模式等途径,把医联体内县(区)医院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人才、技术、设备等共享共用和医疗服务的均等、连续、可及、高效运行。2019、2020年共选派21位技术骨干对口帮扶义安区人民医院、枞阳县人民医院。同时选派急诊内科主任前往枞阳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参与分管急诊急救、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及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医疗中心建设及医联体工作。

二、五大中心建设助推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发展
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在紧密型医联体内构建卒中、胸痛及房颤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实现医联体内临床实践、医疗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一体化建设。自2019年10月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房颤正式投入运行后,医联体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相继在医联体单位内启动建设,各成员各学科相关科室积极配合“五大中心”建设,开展各项业务工作,通过不断加强管理、规范诊疗、强化质控、畅通绿色通道,努力推动卒中、胸痛以及房颤的预防、救治水平的整体跨越。目前铜陵市人民医院已顺利通过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认证、中国房颤中心认证,两项国家认证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发展添油助力。
三、创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深度结合
以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为契机,通过发挥紧密型医联体的优势,依托中科大附一院的优质资源,构建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单位为网底的重大疾病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网络,探索建立上消化道癌筛查“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构建铜陵市及周边地区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三级医疗机构联动运行机制,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及医联体建设与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的深度结合。2019-2020年度铜陵市人民医院医联体顺利完成了500例肺癌筛查、700例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3000例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项目任务,指导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内枞阳县人民医院和义安区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3000例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项目任务。
在医联体内建立上下级医院之间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使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进行纵向流动,居民就医更便捷、更放心、更便宜,医院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升了区域医疗卫生整体水平。


热门标签: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