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们迎来了建国70周年,同时也迎来了新医改的第一个十年。自2009年3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以来,我国医改翻开了新的篇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民医保覆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保障供应等都是这些年改革的工作重点。
根据《 “十三五”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相关机构也在今年出台了各项政策,其中的一些政策更是对深化医改有着重要指导性作用。
3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布《 2019年中国政府报告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多项工作计划。 6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国务院出台《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部署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 11月 医改2号文 国医改发〔2019〕2号《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 》 医改3号文 国医改发〔2019〕3号《 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 》 2019年政策导图 主导政策 医改是贯穿医药、医保、医疗政策的主线,是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南针。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以“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改革策略,即从医药的供给端、支付端以及使用端进行联动式改革。 为此,今年的三医信息化已全面启动,从医保编码到UDI都将使联动改革更加顺利的进行。而两会的召开,以及国家层面出台的诸多政策,如2019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医改2、3号文的发布都为今年医改确定了方向。 2019年三医工作重点任务(节选部分) 来源 计划制定文件 领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 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改的政策文件 总体规划 制定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办法 使用端 制定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制定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 制定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使用的政策文件 医改2号文:全国推广福建、三明模式 11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明确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及其三明市医改经验。 从2012年开始,三明市启动医改,经过多年探索,针对医药、医疗、医保进行大胆突破: 三医联动 医药 药品零差率销售 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 医疗 “腾笼换鸟”,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医院院长、医生(技师)年薪制 建设紧密医联体,形成“一组团、一包干、两确定”机制 医保 医保介入集采,并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与结算、药品价格谈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推进“打包支付”、C-DRG等医保支付改革 医改3号文:以集采撬动三医联动 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国家提出了“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 深化医改的政策文件”的任务安排。 11月29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医改发〔2019〕3号)》出台。 药品集采是三医联动改革快速推进的突破口,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组织带量采购是最为重大和关键的工作安排之一。 三医联动 医药 品种、方式、价格多方联动 一致性评价、药品追溯提高药品质量 产能调查、监测确保药品供应 药品价格监测 医疗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医疗服务精细化监管 优先、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机构用药规范管理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医保 医保与医院直接结算、腾空间、支付方式改革,统一医保支付标准 建立医保基金管理机制 三医信息化:医保编码、UDI、卫健委编码 过去,国内三医相关领域有的编码虽然有国标、行标,但各地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本地化改造,本质上并没有统一。 但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深化,各项工作无论是医药、医疗还是医保,都对信息化统一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我国三医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统一,并且在今年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医信息化 国家医疗保障局 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 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 ... ... 国家 卫健委 药品基础数据(YPID) 高值医用耗材基本元素数据库 国家 药监局 药品追溯码 医疗器械UDI编码 医疗器械基础元素库 医用耗材分类编码 供给端 供给端多涉及药品有关政策。如: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与我国首部《疫苗管理法》于12月1日起正式执行,大部分政策的修订均在向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要求修订。 今年国家对药品价格以及部分药品短缺等问题继续发布一系列政策,以保障老百姓用上廉价质高的放心药品。 新《药品管理法》上岗 此次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上市后管理等各环节,加大了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药品零售 处方外流这一话题相信已不陌生,然而,现实仍有许多因素导致处方外流迟迟没有落地,且估计短时间内难以破冰。 药品售药问题: 药品采购金额,采购量小,价格无法与公立医疗机构比 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受到严管 部分地区医院不同意处方外流 随着医保控费、院内药占比、药品零加成、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组合拳”不断挥出,药品行业整体的 “量” “质” “价”将面临全新考验,院内市场的占有率必将向头部企业集中,而院内市场空间压缩,将促使部分以医院终端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企业面向零售转型,从而将品种推向零售市场。 各别省份的药店接入省级采购平台后,价格能够对标公立医院,在这些省份零售药店也成为了企业需重视的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将零售药店接入省级采购平台,零售药店这一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大。 支付端 自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国家医保局成了名副其实的支付方。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政策数量不多,主要任务集中在了国家带量采购及医保目录两个方面,包括国家带量采购扩面工作正式启动,以及新版医保目录的调整等。 另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今年也有新的发展,DRG试点城市、技术规范和分组织标准的公布使得DRG工作稳步推进。除此之外,医保基金监管也是今年重要的工作方向。 使用端 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项目以及药品的最终使用端。针对这一领域,今年的政策主要围绕分级诊疗、合理用药以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个方面展开。 分级诊疗依旧是我国医改的重点,而促进社会办医快速发展以及加大医联体建设是今年的关注点,尤其是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对行业影响不容小觑。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9,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在上一年度基础上继续推进深化外,对公立医院考核,医疗队伍建设及其薪酬制度的优化,在本年度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这一点从今年的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就不难看出,15项指定文件计划中,有4项与医务人员工作息息相关。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新考核指标出台 绩效考核是解决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最后一公里” 问题最为关键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此,今年国家出台新绩效考核文件,为强化绩效考核导向,推动医院落实公益性,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提供有效的行动依据。 在2015年考核意见基础上实现两大转变: 逐渐向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发展 2018年的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到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按照国家部署,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样向该方向靠拢。绩效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指标逐渐精确化。 在”运营效率“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指标从门诊、住院分别细化考核,这样的方式将有利于引导医疗机构管理由粗放转向精细,使得医院主动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并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 除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同样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而医联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近年被列入我国医改重要工作清单。从政策整体走向看来,我国医联体建设正在朝着基层迈进。 城市医联体 医疗共同体 社会办医趋势:逐渐整合化 纵向整合 -- 集团化 横向整合 -- 医联体 行业趋势 国家带量采购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去年年底启动的国家带量采购依然是2019年的重头戏。今年在试点采购基础上,采购范围扩大到了全国。 还是那25个品种,迎来了更大的市场,采购量与11个试点城市采购量相比呈十几倍増长。巨大的市场预期对于企业而言是难以割舍的诱惑,自然也带来了更大的降幅,甚至有品种在试点价格上再下降70%以上。这是“以量换价”的结果,也是我国药品集采制度改革的开端。 接下来,新一轮采购即将开始,更多的品种迎来报量。按规划,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较大,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药物优先纳入其中。 除此之外,针对未纳入国家带量采购的品种,政策要求各省开展带量、带预算采购。今年下半年,已有湖南、河北等省展开部分品种带量采购项目。明年,该项工作将继续在医改试点省份开展,预计各省份都会从少量部分品种着手逐步探索,而后续的临床用药及医保配套措施或也将落地。 国家带量采购工作推进速度着实出乎意料,但不可置否的是,我国真正“以量换价”的集采时代已经来临。 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 2017年初,《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今年,国家要求2020年2月底前,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计划于今年12月份制定完成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国家将根据试点省份这两年的成功经验,在17年指导意见基础上,定制出新方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快速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届时,医务人员薪酬将不与药品、耗材、检査、化验等收入挂钩,薪酬总量核定、内部绩效考核以及薪酬分配办法オ是关键。这对于増强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推动公立医院事业的发展以及医改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医保目录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我国近3次国家医保目录发布时间分別为2009年、2017年和2019年,前者间隔了8年之久,后者仅间隔两年,调整频率似乎正在加快,官方也在释放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的信号。 2017年,人社部曾就《 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 》向社会征求意见,虽然到目前机制并未建立,但动态调整一定是未来趋势,或许在2020年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这里说的动态调整并不会是像之前那的大调整,而是小范围的补充和优化,这对创新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 总结 2020年即将到来,在此,通过与您一起回顾2019年的重磅级政策,希望我们能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找出“医改”的底层逻辑,为各大企业及时把握医改的风向标提供帮助,在2020能再创辉煌! 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